2025年6月30日 星期一

秋季飲食調養

自然界四時氣候的變化,對人的生活會產生諸多方面的影響,尤其是健康和壽命,受氣候的影響更為突出,四時氣候的轉移,通常是按照一定次序轉變,如春溫、夏熱、秋涼、冬寒都有一定的限度,既不太過,亦無不及,一切的生物也都隨著四時氣候的變化相適應,這是一種正常的規律,人能夠順應這種自然的變化特點,懂得適時養生,可以避免或減輕疾病的發生。 秋季從立秋開始,經處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六個節氣共計三個月,大地歷經了春生夏長,來到秋收的季節,作物成熟,農夫忙著採收準備過冬,天氣也由熱開始轉涼,草木逐漸蕭條,一切變得寂靜許多,所謂的秋瑟之氣,人們的心境也應該配合這種的節奏,由春夏的活潑心情轉趨沉靜,這也就是這一季節的養生方式,所以中國最古老的醫書《黃帝內經》上說「秋三月,此謂容平,天氣以急,地氣以明,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,使志安寧,以緩秋刑,收斂神氣,使秋氣平,無外其志,使肺氣清,此秋氣之應,養收之道也,逆之則傷肺,冬為飱泄,奉藏者少。」這是古人秋季養生的方法,指示人們在這一季節裡思想意識要清靜、安寧、神氣漸收,不讓意識外馳,保持肺氣的清靜,以適應秋季寒涼的氣候,很值得我們參考;秋季天氣由熱轉涼,溫差變化大,容易使人感冒,衣被要逐漸添加,避免著涼,尤其是老年人因代謝低,循環差,既怕冷,又怕熱,對天氣變化很敏感,在這個季節更應注意保暖,所謂預防重於治療,懂得適時調攝,必能常保身體的安康。 秋季天氣逐漸變涼變燥,溫度下降,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,食欲開始增加,燥氣是秋天的主氣,使人的體液減少皮膚變得乾燥,秋燥易傷津液,是這個季節里身體的特徵,故秋季飲食調養主要以潤燥滋陰為主。因此在這一個季節裡,多吃些生津潤燥的食品是十分有益的,當然選擇當季的蔬果為佳,另外立秋後冷暖空氣活動頻繁,氣候變化較大,因而罹患呼吸道疾病的人也較多,所以古人在秋季,多以保肺為重是有一些道理的,像水梨有潤肺、止咳消痰的功效,柿子有清熱生津、潤肺化痰、澀腸止瀉的功效,百合有潤肺止咳、安神鎮靜的功效,蓮藕有清肺熱、止鼻血、解渴除煩的功效,這些都是當季很適合食用的蔬果,對於這一季節容易發生的慢性咳嗽,乾咳無痰或口舌乾燥都有很好的療效,其他像文旦、柑桔有清肺鎮咳、健胃潤腸的功效,龍眼則有補血、安神的功效,對夜間失眠的老人尤佳,入秋後一些瓜果類也大量應市,雖然有生津潤燥的功效,但性味偏於寒涼,食用應適當,以免傷害脾胃陽氣,影響消化能力,在中藥則有一些養陰潤肺的藥物,如西洋參、麥門冬、天門冬、枸杞、冬蟲夏草、山藥、茯苓、川貝母、柿霜、玉竹、石斛等都可以配合食用,有強化呼吸道能力,和皮膚保濕的作用,還有在食物的調味上,可以適量的加用一些辛辣品,如辣椒、胡椒、酒類等,以除去夏天以來的暑濕,最後秋季天氣涼爽,陽光和煦,可以多往戶外踏青,一方面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,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,另一方面在享受日光浴的同時,也能強化筋骨的活動力,在精神上切忌急躁發怒,常保持樂觀恬靜的心情,這就是秋季裡的養身之道了。 飲食結構 秋天氣候乾燥,燥盛則消耗津液,應多食芝麻、核桃、糯米、蜂蜜、乳品、梨、甘蔗等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。盡可能少食蔥、薑、蒜、韭等辛味之品,防止耗傷陰血津液而加重口唇乾燥的感覺。秋季各種瓜果豐收之時,多食水果雖對健康大有益處,但秋季氣候漸冷,瓜果也不宜多食,以免損傷脾胃的陽氣。秋天魚類、肉類、蛋類食品也比較豐富,人們選擇食品的範圍擴大了,這時在膳食調配方面要注意攝取食品的平衡,注意主、副食的搭配及葷、素食品的搭配,要符合“秋冬養陽”的原則。 食物品類 具有滋陰潤燥之品銀耳、甘蔗、梨、蜂蜜、藕、烏骨雞、豆漿等;秋季飲食宜“少辛多酸”,即少食辛辣刺激食品,多吃一些酸味水果和蔬菜,如蘋果、石榴、葡萄、芒果、柚子、檸檬、山楂等果品;飲料宜豆漿、牛奶,最好多食粥能夠健脾胃,生津液。蛋白質類食品:如魚肉、牛肉、雞肉、鱉內、雞蛋、鴨蛋及豆製品等。秋季是滋補食療的好季節,通過食補可使人保持健康長壽,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