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健康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健康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5年6月30日 星期一

晚餐不宜過飽

營養專家建議: 早餐(皇帝餐)要吃好;中餐(太子餐)要吃飽;晚餐(乞丐餐)則要吃的少。 晚餐吃過飽的話,可能還會導致下列疾病: 肥胖: 晚餐吃得過飽,血糖、血中氨基酸及脂肪酸的濃度就會增高,從而促使胰島素大量分泌。而人們在晚上活動量一般較少,熱能消耗較低,多餘的熱量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大量合成脂肪,逐漸使人發胖。因此,中老年人晚餐宜清淡,攝入的熱量不應超過全天總熱量的30%,這對於防止和控制發胖有益。 高血壓: 晚餐過多進食肉類,不但會增加胃腸負擔,而且會使體內的血液猛然上升,加上人在睡覺時血液運行速度大大減慢,大量血脂就會沉積在血管壁上,從而引起動脈粥樣硬化,使人血壓病升高。據科學實驗證明,晚餐經常進食葷食的人比經營進食素食的人血脂一般要高一至三倍,而高血壓、肥胖症患者如果晚餐愛吃葷食,害處就更多了。 冠心病: 晚餐攝入過多熱量可引起血液中膽固醇增加;晚餐的品質高又會刺激製造低密度和極低密度脂蛋白,把過多的膽固醇運載到動脈壁堆積起來,成為誘發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別一大原因。 糖尿病: 如果中年人長期晚餐吃的過飽,反復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,往往造成胰島細胞提前衰竭,進而發生糖尿病。 結石: 據國外專家研究,尿結石與晚餐太飽有關:尿結石的主要成分是鈣,而食物中含的鈣除一部分被腸壁吸收利用外,其餘的鈣會從尿液中排出。人體排尿高峰一般在飯後三小時,而晚餐吃的過飽,加上活動較少,就上床睡覺,因此晚餐後產生的尿液就會全部儲留在尿路中,不能及時排出體外。這樣,尿路中的尿液的鈣含量也就不斷增加,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尿結石。有醫院曾對尿結石患者進行調查,發現四成多病患者習慣在晚上九點後進晚餐,或吃完夜宵就上床睡覺的。 腸癌: 如果一天的副食品大部分由晚上一餐吃下,活動又減少,必然有一部分蛋白質不能消化,還有小部分消化產物不能吸收。這些物質在大腸內受到厭氧菌的作用,會產生胺酶、吲哚等有毒物質。這些有毒產物可增加肝腎的負擔和對大腦的毒性刺激。睡眠時腸蠕動減慢,相對延長了這些物質在胸腔內停留的時間,故促使大腸癌發病率增高。 猝死: 晚餐過好、過飽,加上飲酒過多,很容易誘發急性胰腺炎,使人在睡眠中休克,就是身強力壯的人也會因搶救不及時而造成死亡。如果膽道口壺腹部位原有結石嵌頓、蛔蟲梗阻以及慢性膽道感染等,則更容易誘發急性胰腺炎而 猝死。

2023年2月23日 星期四

維生素是什麼

1.維生素是什麼?是藥嗎? 維生素俗稱維他命,是一種營養素,不是藥。維生素是人體自身無法合成製造,或合成量不足,必須自食中攝取的有機物質。需要量雖然很少,但對於維持人體健康和正常發育具有絕對的重要性,不可一日或缺。主要的功能在調節蛋白質、脂質和醣類的新陳代謝。 2.維生素有幾種? 維生素共有13種,依其溶解的性質可分成兩類: 一、脂溶性維生素:包括維生素A、D、E、K。 二、水溶性維生素:包括維生素C、維生素B複合群(維生素B1、B2、B6、B12、菸鹼素、生物素、泛酸、葉酸)。 3. 維生素有些什麼功能? 維生素的一般功能在促進: 一、生長 二、正常生殖 三、健康和活力 四、神經的穩定 五、正常的食慾 六、食物的消化、吸收和利用 七、對疾病的抵抗力 4. 維生素A的功能如何? 維生素A可以維持正常的視覺、上皮組織的正常型態和機能,及促進動物骨骼的正常發育。 5.缺乏維生素A對人體有什麼影響? 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皮膚乾燥症、毛囊性皮膚角化症、夜盲症、乾眼病及角膜軟化症。 6.哪些食物中的為維生素A含量較多? 維生素A含量較多的食物包括: 一、動物性:魚肝油、肝臟、奶油、蛋黃、全脂奶等。 二、植物性:深綠色、深黃及紅色的蔬菜和水果。 7. 維生素D有什麼功用? 維生素D主要的功能在參與鈣、磷的新陳代謝,其中包含吸收與利用。 8.缺乏維生素D會引起何種病症? 缺乏維生素D會引起佝僂症、骨質軟化症、骨質疏鬆症。 9.含維生素D較多的食物有哪些? 含維生素D較豐富的食物有魚肝油、肝臟、蛋黃、牛奶等。 10.聽說曬太陽可以獲取維生素D嗎? 是的,太陽中的紫外光可以促進人類皮下的物質(7-脫氫膽固醇)轉變為維生素D,所以,維生素D俗稱陽光惟生素。 11. 維生素E又有什麼功用? 維生素E是一種抗氧化劑,可以減少維生素A、β-胡蘿蔔素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破壞。 維生素E和動物的生殖作用有關,亦可防止肌肉萎縮、腦軟化症及溶血性貧血的發生,並可延緩細胞老化的發生。 12.哪些食物含有較多量的維生素E? 綠葉蔬菜及植物油中含有最多的維生素E,如小麥胚芽中的油脂,其他如蛋、肝臟等亦富含維生素E。 13.聽說維生素E還有許多治療疾病的功能? 可以將維生素E視為一種可以治療各種非缺乏性疾病的藥品,包括循環、生殖和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,以及防止老化和空氣疵污染等方面的功能。事實上,這些功能尚需繼續研究,有了新發現,才能對維生素E有更深入的認識。 14.人體為什麼需要維生素K? 維生素K最重的生理機能是促成肝臟中凝血脢元的合成,為傷口止血所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。 15.如果缺乏維生素K就會影響出血傷口的止血功能? 是的,缺乏維生素K會使傷口的出血時間延長,而且容易引起皮下出血,也就是所謂的紫斑症。 16.食物中也含有維生素K嗎? 深綠色蔬菜是維生素K的最好來源。肝臟亦含有多量的維生素K。 7. 維生素C對人體的功能如何? 維生素C可以幫助細胞間質膠原的形成,促使細胞排列更為緊密。維生素C又與體內氧化

小指甲卻有大學問

健康也可從指甲透露端倪… 俗話說得好「一葉知秋」,我們由一片葉子的變黃飄落便可預測秋天的到來。那有沒有什麼組織,可以從外表也可以一窺身體的變化?很多人的答案或許是頭髮、皮膚或眼睛,那指甲呢?其實指甲常常隱藏了身體密碼,卻常常被大家忽略,例如紅斑性狼瘡或某些自體免疫疾病的病人指甲周圍可能會變紅、貧血的人可能會有湯匙狀的指甲,這些都是明顯卻常常被忽略的表現。 指甲是人體特化的構造,由死細胞組成,能源源不絕的生長,沒有痛覺,可以做為保護肢體末端的硬物、防衛時的武器與抓癢的工具,還能增強手指觸覺的敏感性。尤其是一些抓取小東西或是彈奏樂器等精細動作,如果沒有指甲的話都很難做。 大家對指甲外觀越來越重視了 近年來,隨著台灣經濟起飛與健康意識的抬頭,指甲除了生理功能,在外觀上的角色也日漸重要。指甲不健康時可能會因為他人的眼光而感到自卑,羞於伸出自己的雙手。門診越來越多年輕的灰指甲患者來求診,只為了夏天可以跟朋友穿夾腳拖到海灘玩耍。最近美甲沙龍的盛行,指甲保養跟做凝膠/法式指甲蔚為時尚,更可顯示大眾對指甲外觀的重視。 另外,更重要的是,如同第一段文章提到,指甲的外觀變化可能默默地傳遞了身體內在的變化!因為指甲的生長相當緩慢,性別、溫度、懷孕、營養、藥物和疾病的影響都會表現在指甲的生長情形上。一般而言,手指甲每個月生長約0.3公分,而腳指甲的生長速度只有0.1公分。因此當我們的觀察到指甲的變化時,我們可以利用樹木年輪的概念,回推身體出變化的時間點。 你的指甲形狀與顏色改變了嗎? 「指甲」不光只是硬硬一片白色的「指甲板」而已,其實是許多非常精細的結構組成指甲的大家族:包含下方的「甲床」、深層的「基質生長板」以及周圍的皮膚,也就是我們稱為「甲褶」的構造。這些構造不僅息息相關,更是休戚與共。只要任何一個環節發生了異常,所生長出來的指甲板就會產生變化,引起指甲變形、變色或厚薄的變化。 一個健康的指甲,外觀看起來應該是白裡透紅,光滑且具有彈性的。指甲變色,可以是白指甲、黑指甲、紅指甲、黃指甲或綠指甲,可能是甲床或是甲基質生長板的病變所導致。指甲的異常彎曲,可能是受到各種內在或是外來因素的刺激影響。因此指甲的形狀與顏色改變的背後可能都有潛在的問題,而這些細微的變化,唯有透過專業醫師藉由仔細的觀察、詳細的病史詢問、還有豐富的經驗累積,才可以推敲出背後的原因,對症下藥治療。 記得從現在開始,看到指甲時,別只想著指甲長長了,該來修剪。記得多給他一點關愛,好好檢視他。也許指甲出現的變化,是透露你身體內部狀況的小密碼,等待你來解開喔!

過年飲食停看聽健康過好年

農曆春節連假將屆,為增添親友歡樂團聚氛圍,少不了豐盛年菜與零食。如果能掌握「均衡攝取六大類、零嘴淺嚐多喝水、新鮮食材風味好、筋骨活動不可少」的飲食要點,讓自己輕鬆健康過好年。 1.均衡攝取6大類:每天飲食要涵蓋乳品類、水果類、蔬菜類、全榖雜糧類、豆魚蛋肉類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。依國健署「我的餐盤」口訣「每天早晚一杯奶、每餐水果拳頭大、菜比水果多一點、飯跟蔬菜一樣多、豆魚蛋肉一掌心、堅果種子一茶匙」,選擇適量且多樣化食物,獲得均衡營養。 2.零嘴淺嚐多喝水:年節傳統零食如花生糖、牛軋糖、巧克力、糖果、蛋捲等,油脂與精緻糖類含量高。像是花生糖1顆約有1茶匙多油脂,還含有麥芽糖,4顆就約等於1碗飯熱量;2根蛋捲、6顆牛軋糖、14顆牛奶糖也大概是1碗飯熱量,零食隨意吃未節制,是年後變胖的重要原因。建議閱讀營養標示,注意熱量與份量,適量採買且挑選小包裝、非油炸、少添加物的零食。 汽水、含糖茶飲料也是高熱量來源,一瓶600ml沙士或西打含糖量約12塊方糖、奶茶約8顆方糖、柳橙汁約7顆方糖。喝酒前加些冰塊或水沖淡酒精量,飲料用開水或礦泉水取代,或是自己泡茶、選擇無糖茶類,避免攝取過多熱量。 3.新鮮食材風味好:應景年菜例如蹄膀、東坡肉、炸年糕、發糕、臘肉、臘腸等皆屬高熱量、高油脂食物。年菜常以蜜汁、糖醋、勾芡等烹調方式,易無形中攝取過多熱量,應酌量使用。應選低脂瘦肉並避免內臟,例如選擇海鮮、里肌、雞肉、魚肉等。加工食品如臘肉、香腸、罐頭、醃漬物等,鹽分及糖分高,盡量用新鮮食材取代。烹調方式避免油煎、油炸,可選擇蒸、燉、滷、煮、烤、涼拌等,減少油脂攝取。增添食材風味的醬汁,也會增加脂肪、糖及鹽分攝取。建議採用天然辛香料例如蔥、薑、蒜、辣椒、香菜、番茄等增添風味。 4.筋骨活動不可少:運動除了可以增加心肺功能、強化骨骼、增加肌肉力量,還有消除壓力及控制體重等好處。春節假期,建議每天應累積至少30分鐘運動。多利用年假跟家人朋友們到戶外健走踏青,可以培養感情也能活動筋骨。走春或拜年時也可以散步或騎腳踏車,增加身體活動量。在家看電視時也可以進行拉伸,舒展筋骨。 此外,年節期間,記得要細嚼慢嚥,切勿暴飲暴食。把握以上的飲食原則並攝取足夠的水分,適當運動消耗過多熱量並維持正常作息,就能輕鬆無負擔、開心健康好過年!

過年圍爐也要顧健康 提醒4類慢性病飲食原則

農曆春節即將到來,過年期間飲食原則建議,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,勿偏食或暴飲暴食,年節飲酒、飲料小酌為佳,食物烹調清淡,少油、少鹽、多纖維,避免醃製、加工食品,飽食之餘別忘了出門動一動。 想要減少油脂攝取,建議多以蒸、煮、燉、滷取代煎、炸的方式進行烹調,使用蔥、薑、蒜、九層塔等味道較重的天然辛香料做調味,可降低調味料的攝取,降低腎臟負擔,額外添加蔬菜增加攝取量,食用帶炸皮的肉類食物前先去皮,若食物太油,也可先過水再食用。每道菜的份量掌握在半碗至1碗以內,淺嚐即可,食用時只吃主料,避免食用菜湯等湯水。 圍爐火鍋湯底建議以清水、天然鮮蔬作湯底代替高湯,火鍋料減少加工製品,增加蔬菜量,食用時不沾醬,或改用清爽不油膩之和風醬。而經過長時間烹煮,湯內含有大量鹽份、油脂及普林,因此高血壓、痛風及腎臟病人需注意攝取量。 另外,慢性病病患及正在進行體重控制者,勿疏忽以下飲食控制原則: 1、糖尿病患者:掌握份量控制,配合藥物、運動。可選擇代糖或減糖方式製作的應景甜品。 2、高血壓患者:要注意包裝標示的含鈉量及其他添加的調味料。避免攝取口味重、過鹹的食品。 3、腸胃疾病者:對於質地黏、不易消化的糯米製品應酌量食用。細嚼慢嚥,勿暴飲暴食。 4、高血脂症、肥胖病患:少吃富含精緻糖、油脂的甜點零食。減少烹調用油。

喝酒難避免 最忌這件事!

疫情趨緩下,加上年底將至,民眾不免增加聚餐小酌的機會,但提醒大家,酒精熱量高,為了避免喝酒增加過多熱量、傷肝,喝酒時可透過6件事,尤其要避免空腹喝酒,以減緩身體吸收酒精速度,其次要攝取大量蔬菜、正餐以蔬菜及低脂蛋白質為主、正餐避開澱粉與甜點、喝大量的水、補充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C。 以熱量來說,1份酒精當量=15公克酒精=105大卡,大約就是居酒屋1杯梅酒的量,喝個2~3杯的熱量大概就跟吃1碗飯差不多,因此國健署建議女性每日不超過1份酒精當量,男性則不超過2份。此外,調酒因添加糖漿、水果調味,雖較好喝,卻也讓人除攝取酒精外,也會攝取額外的糖分與熱量。 酒精在人體的吸收少量在胃、大部分在腸道,因此不要空腹喝酒,因為當腸胃要消化吸收其他食物時,自然會減緩吸收酒精的速度。此外,酒精的代謝9成是肝臟執行,肝臟中的乙醛去氫酶會將酒精(乙醇)代謝成乙醛,乙醛的堆積除是各種宿醉不適的原因,也是造成脂肪肝、肝炎、痛風、心血管疾病、癌症等的因子,因此飲酒務必適量。 由於生活中很難不碰到酒,因此需喝酒時,可做6件事,降低熱量攝取,也可避免酒精對肝臟等器官的危害。 1. 避免空腹喝酒 2. 攝取大量的蔬菜,增加抗氧化 3. 正餐以蔬菜及低脂蛋白質為主 4. 喝大量的水 5. 正餐避開澱粉、甜點 6. 補充維生素B群、維生素C

藥膳中國特有的食療技巧

藥膳,指的是中國的一種特殊菜餚,它基於食藥同源的理論,將各種能治療疾病的食物混合製成一道美味的菜,以自然、低價、不帶苦味、沒有疼痛的方式預防疾病。 名稱和定義編輯 中國的「藥膳」:雖然藥膳在中國自古就有,但「藥膳」一詞是1982年的中國醫學研究者「翁維健」首先發明的[1]。在十年後的1992年,大連出版社發行的《中國藥膳大辭典》問世,這本書根據中醫的理論,將藥膳明確定義為「根據食物本來的營養,用來臟腑排毒、調和氣血、平衡陰陽和預防疾病,以達到健康益壽之所有中國菜」[2][3]。 日韓的「藥膳料理」: 在日本和韓國,藥膳只是作為一種「中國版的健康食品」而存在。在這些地區,並不需要專門的中醫理論在背後支持,只是單純的把那些有健康效果的中藥材丟到料理中一起煮,這樣做好的菜就能稱之為「藥膳料理」。因此,藥膳料理並不等同於真正的藥膳[4],日韓媒體在2000年後經常誇張的宣傳這些料理有美容養顏、雄壯精氣、補充正向能量磁場、享受香道等效果,這股風潮還逆向影響了台灣、香港、新加坡等華人較多地區,但中國大陸則不受影響,真正的藥膳理論也更加複雜。其實,「藥膳」的「膳」字本身就是料理的意思,因此「藥膳料理」是個累贅疊詞,不符合中國古代和現代的中文語法,反而符合日文和韓文的語法。 起源和文獻記錄編輯 食材、藥材、醫學,這三者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中是融合為一的,因此才有「食藥同源」的理念。現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就積極整理各種中醫理論,根據好幾本古書以及臨床試驗,發展了目前的藥膳體系 根據《黃帝內經·素問》之「臟氣法時論篇·第二十二」中所描述的,「五穀為養、五果為助、五畜為益、五菜為充,氣味合而服之,以補益精氣。」這句話簡單扼要的點名了藥膳的食材來源。 五穀:麥、黍、稗、稻、豆;這五種穀物類能對應人體的五臓,一般人如果每天均衡的吃,五臟就會長時間保持健康。 五果:梨、杏、棗、桃、栗;這五種水果能驅動五臟的瞬間爆發力,在需要用到五臟的情況下大量服用,能暫時可以提升人體的能力。 五畜:鶏、羊、牛、鴨、豬;這五種肉能補充五臟缺失的營養,在緊急情況美麗如生病、身體受損的狀態下,能迅速補充某種臟器的營養。 五菜:葵、藿、薤、蔥、韮:這五種蔬菜能緩解五臟的營養過剩,如果暴飲暴食、或者某個器官過度肥胖的話,可以用蔬菜排毒排油。 總之,《黃帝內經》中強烈提倡要多種穀物、水果、肉類、蔬菜的組合來補充營養,並且在數量上必須「全部均等」,不可吃多或吃少,拒絕甚至摒棄「單一的、有主次的飲食結構」,這種強迫平衡的飲食觀念和現代醫學中的飲食金字塔、純素主義、生酮飲食、無麩質飲食、地中海飲食皆不相同,是中國人獨有的思考模式。 另外,關於「五穀」和「五畜」,在中國不同的古書中定義也不相同,互相矛盾之處頗多,這也是為什麼藥膳遲遲無法形成科學理論的原因: 在《周禮・天官・疾醫》中,五穀是「麻・黍・稗・麥・豆」 在《孟子・滕文公上》中,五穀是「稲・黍・稗・麥・菽」 在《楚辭・大招》中,五穀是「稲・稗・麥・豆・麻」 在《爾雅》和《三字經》中,並不是「五畜」而是「六畜」,沒有鴨子,以狗和馬代替。 現代藥膳的常用食材編輯 藥膳中,人們日常所吃的食物本身也被視為一種藥材,目前中國大陸最常見的藥膳食材有11種,分別是:海松子、金針菜、枸杞、藏紅花、山楂、銀耳、大棗、蜂蜜、百合、龍眼、仙草等,目前市面上所看到的的藥膳基本都是這幾種食物的組合。根據中醫陰陽五行的理論,這幾種常見食材並不會產生「相剋」的關係,所以可以放心加入各種中國菜中混合食用,一般都有補血、止咳化痰、修復臓器受損之作用,每天少量食用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。這些食材全部記載於《歸經》中,如果想要預防疾病,也可以提前在飲食中加入這些食材。 如果這些藥膳食材用現代科學的方法說明,會變成這樣: • 海松子:又叫「紅松」,是松科松屬的果實部份,可加香油、鹽、糖、胡椒等熱炒。 • 金針菜:又叫「金心菜」,是萱草科萱草屬的花蕾部份,花蕊和花托也可吃。 • 銀耳:又叫「白木耳」、「銀次」,是銀耳科銀耳屬的全不部份,屬於「真菌類」或「蕈菇類」,不屬於植物。 • 枸杞:又叫「狗妃子」,是茄科枸杞屬的果實,經常以乾燥的形式吃。 • 藏紅花:又叫「番紅花」、「彼岸花」,是鳶尾科番紅花屬花朵的「雌蕊柱頭」,其餘部份均不能食用,經常以乾燥形式吃。 • 山楂:又叫「山渣子」、「三刺」,是薔薇科山楂屬的果實,生吃、用麥芽糖粘黏吃、或者乾燥吃皆可。 • 大棗:又叫「紅棗」、「黑棗」,是鼠李科棗屬的果實,可生吃或乾燥吃,不能與沙棘屬的植物搞混。 • 蜂蜜:最常見的動物型中藥材。 • 百合根:是百合科百合屬的鱗莖部份,只有鱗莖可食用。 • 龍眼:又叫「桂圓」,是無患子科龍眼屬的果實,生吃和乾燥皆可,生吃的話不可吃皮。 • 仙草:是唇形科仙草屬的植物食用方法特殊,需要把整個植物加水熬煮,之後加玉米或者馬鈴薯澱粉凝固,凝固之後的果凍狀食物才能吃。 此外,這是11種藥膳食材還可以擁有以下的不同功能: • 家畜表面病痛類:海松子 • 清熱解毒類:金針菜 • 祛濕類:銀耳 • 溫裏類:枸杞 • 調理氣息類:藏紅花 • 調理血液類:山楂 • 消食類:大棗 • 化淡止咳平喘類:蜂蜜 • 補益類:百合根 • 抑制苦澀類:龍眼 • 其它類(主要是保持身體均衡):仙草 簡易的「藥膳理論」解釋編輯 藥膳的理論中認為人體和食物有「五氣」之說,在這個理論中,世界上的所有食物都可以歸類為「熱、溫、涼、寒、平」這五種。根據一個人的身體處於什麼狀態,就給這個人吃什麼樣的食物,例如一個人身體「燥熱」,那麼可以給他吃「屬涼」的食物,以緩慢降溫;而一個人「發寒」,就應該給他吃「屬溫」的食物,以抑冷提溫;「過熱」和「過寒」的食物不建議長時間吃,會阻礙身體健康,「溫」和「涼」的食物則可以多吃,天氣冷就吃溫的、天氣熱就吃涼的。那些不冷不熱的的中性食物可以歸類為「平」,吃多少也不會妨礙健康。 另外,藥膳理論認為「酸、甜、甘、辣、鹹、淡」這六種味道也能對應上述的「五氣理論」,對應人體的五臟,具體應用如下: 酸:連通「肝臟」,能提升「平」,收斂身體的過度飲食、過度疲勞、精力旺盛,鞏固血液酸堿平衡,能治療脂肪肝。 甜:連通「脾臟」,能治療「寒」,補充活力、提高專注力、祛除身體的各種臭味。 苦:連通「心臟」,能維持「涼」,腹瀉的人或者潮濕的環境中需要多吃,滋養五臟六腑,夏天尤其適合吃,能預防心臟病。 辣:連通「肺部」,能維持「溫」,發散過多熱氣濕氣、活血化淤青、傷口快速癒合,能治療咳嗽感冒。 鹹:連通「腎臟」,能治療「熱」,軟化堅硬的、打散集成塊的身體組織,可輕微腹瀉以治療便秘。 淡:沒有連通五臟,能維持現狀,健脾、頭腦開竅、增加飽腹感。 六種味覺,配合五種屬性氣,就組成了「五氣六味」理論,是藥膳理論中最常用的搭配模版。 如果吃兩種以上的藥膳食材的話,這些食材會自動形成「六大相生相剋」的關係,例如: 相須:單純的多吃同一種藥膳食材,就能讓效果加倍。 相使:兩種藥膳食材互相幫助彼此,增加營養,例如中國菜中會用油爆炒蔥薑蒜,炒出香味後才加入某種肉或蔬菜再炒。 相反:兩種藥膳食材互相化學反應,產生一系列毒素,有這種情況應該立即停止組合。 相悪:兩種藥膳食材雖然不會有害,但是互相抵消好的營養,變為「平性」的無效組合。 相殺:一種藥膳食材剋制另一種,被剋的那一方的功效消除,剋它一方的功效加大。 相畏:兩種本身帶有毒性的藥膳食材,互相將對方的毒性殺死,只留下好的營養。 後四種在實際操作中的風險性太大,一般人自己在家要做藥膳料理的話,只需要用到前兩種即可,後四種請自覺迴避。 溫熱屬性的食品編輯 按照中醫的理論,指的是生長緩慢、個小、水分含量低、不煮熟的話會很堅硬食物,一般較為推薦常吃。 溫熱性蔬菜穀物:南瓜、栗子、核桃、大蒜、細香蔥、大蔥、洋蔥、蔥、花椒、花椒、紅辣椒、芥末、生薑、紫蘇、香菜、胡蘿蔔、菊花、蜂斗菜 溫熱性動物製品:鰻魚、海參、金槍魚、鯛魚、蜂蜜、牡蠣、牛肉、羊肉、雞肉 溫熱性加工食品:年糕、味噌、清酒、紅酒、啤酒、醋 寒冷屬性的食品編輯 按照中醫的理論,指的是水分多、個大、不煮熟也能很軟的食物,一般不推薦吃,但是可以增強腎、泌尿功能。 寒冷性蔬菜穀物:茄子、西紅柿、黃瓜、芹菜、牛蒡、菠菜、藏紅花、蘆薈、薄荷、魚腥草、小米、鶴村崎、蘆筍、芝夏、苦瓜、蘿蔔、豆芽、冬菜、蕎麥、綠豆、小麥、桑葚、水菠菜、薺菜、苦瓜、竹筍、百合、蓮藕、蘑菇、綠豆、小豆、豆腐渣、裙帶菜、瓊脂、紫菜、海帶、羊棲菜 寒冷性水果:柿子、獼猴桃、香蕉、枇杷、檸檬、橘子、梨、蘋果、西瓜、菠蘿、柚子、金桔、夏日柑、椪柑、伊予館、草莓、柚子、柿餅、哈密瓜、芒果、甘蔗 寒冷性動物製品:豬肉、沙丁魚、蝸牛、蛤蜊、蛤蜊、鮑魚、海膽、章魚、螃蟹、秋刀魚、雞蛋、牛奶 寒冷性加工食品:綠茶、紅茶、茉莉花茶、烏龍茶、香油、醬油、食鹽、大醬、豆腐 平屬性的食品編輯 檸檬、蘿蔔、納豆、糙米、馬鈴薯、大豆、秋刀魚、芋頭、雞蛋、竹芋、薏仁、捲心菜、玉米

過年藥箱大掃除!注意期限 有效期、使用期不一樣

農曆春節將至,除舊佈新之外,別忘了整理家裡的醫藥箱。千萬別把藥品放超過使用期限,以免保健箱及藥品失效;另外,有效期限指未開封狀況下,可以保存多久,使用期限則是開封後,多久還可使用,二者是不一樣的。 常見大家容易放到過期的醫藥品,以及藥品的存放年限,此外,若屬於非一次性產品,建議開封後標上開封日期。 醫藥箱易過期6物品 ●生理食鹽水:若開封後24小時後,請丟棄,易滋長細菌。 ●滅菌紗布:一次使用為限,若開封後有剩餘的紗布應直接丟棄。 ●優碘藥水:開封3個月後,宜換新。 ●抗生素藥膏:開封後僅能貯存半年。 ●OK蹦:效期為3年。 ●透氣膠帶:效期為5年。 7藥品的存放年限 1.口服盒裝藥(排裝):標示有效期限,若無標示,建議從拿到藥品那天起算6個月內。 2.口服散裝藥:領藥後6個月為限期。 3.磨粉藥品:建議當次若沒服用完畢即丟棄 4.糖漿:開封後室溫可放1個月 5.外用藥膏:開封後3至6個月為限,若有異狀就應該丟棄。 6.眼藥水/膏:開封後1個月就要丟棄。 7.胰島素:開封或離開冰箱後1個月為使用限期。